西柏坡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
占地面积16440平方米,目前对外开放的主要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旧居,军委作战室、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九月会议会址,中共中央接见苏共中央和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代表旧址,防空洞和中央机关小学旧址12处。1982年3月,国务院公布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折叠
西柏坡陈列馆
建筑面积6100平方米,共12个展室。展览内容以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活动为主线,运用了大量的文物、照片和历史资料,辅之于会画、雕塑、景观、幻影成像、半景画等高科技手段来展现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伟大革命实践。馆名由邓小平同志题写。
毛泽东、周恩来等都对选址西柏坡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周恩来说:“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1948年4月11日,毛泽东转战陕北,翻越五台山后,高兴地对前来迎接的聂荣臻说:“到了晋察冀,就像当年在兴国一样,群众见了我们都笑逐颜开。”到达西柏坡后,他又对叶子龙说:“西柏坡果然是个好地方,这个指挥部选得好!”应该说,栗再温和他的战友们为打造这个解放全中国的总指挥部和大本营付出了长期的、艰苦的努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于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取得全国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北庄村
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也是中央宣传部的旧址,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习近平给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的回信。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大力弘扬团结就是力量优良传统和凝聚奋进强大动力。
习近平给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的回信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的党员同志们:
你们好!来信收悉。78年前,《团结就是力量》从你们那里唱响,成了亿万人民广为传唱的一首革命歌曲。如今,你们带领乡亲们传承红色基因,团结一心,苦干实干,摘掉了贫困帽子,我感到很高兴。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西柏坡的干部群众对此体会更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乡亲们更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春节即将来临,谨向乡亲们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
习近平
2021年2月7日
华北人民政府旧址
华北人民政府旧址都是王子村村民民居,1948年9月政府驻地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王子村;1949年2月,迁驻北平市。
华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于1948年9月26日,它是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在原晋察冀边区政府和邯郸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华北人民政府是全国性联合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的前身。
成立初期管辖北岳、冀中、冀鲁豫、冀南、太岳、太行和晋中七个行署及石家庄、阳泉两市。1949年8月建省以后管辖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平原五个省和北平、天津两市。全区共有人口5600万人。
中央统战部旧址
李家庄,平山县岗南镇一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村庄——一个距离西柏坡数华里的仅有200多人的库区小村。
发源于北岳恒山的滹沱河由晋入冀,自西向东,冲出太行山,过峡穿谷。滹沱河在平山县蜿蜒300余里,当年在沿岸留下了十多万亩稻麦交熟的滩淤地。历史上的李家庄就盘踞在滩淤地的旁边,因此,在若干年以前,李家庄是一个地肥水美的水乡山村,滹沱河河水像母亲一样滋养着村民们,1200多人的村里有许多富裕户,中央统战部的前身中央城市工作部在最初定址时选择了它。那时的村里固然有众多的青瓦民房、足够的粮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但牢固的群众基础才是定址的决定因素。在解放战争时期,李家庄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23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
在1948年到1949年初,李家庄作为统战部的中转站,曾经接待了大批被称为“特客”的民主人士,诸如吴晗、雷洁琼、费孝通、翦伯赞,足有20余人之多,这样直至他们翌年春天离开平山赶赴北平。当然,这里还留下与民主人士恳谈的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一代伟人的足迹。
及至后来我国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那么回头去看,李家庄这片土地是有深刻含义的,它已经成为一个革命的符号。2003年,中央统战部的离休干部来到李家庄“寻根”。2008年,中央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中央新老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来到平山参观学习,重温当年历史。李家庄无疑已成为统战工作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曹火星纪念馆
曹火星,原名曹峙,平山县西岗南村人。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卢沟桥的炮声毁灭了刚考上中学的曹火星的求学梦。"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歌声燃起了热血少年的爱国热情,1938年,14岁的曹火星加入平山县抗日救国会成立的宣传队--铁血剧社,为表示抗战到底,不怕牺牲的决心,火星就把曹峙改为火星。血是红色的,火也是红色的,寄意他立志要做一颗闪亮的红星,做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
1940年,曹火星随剧社进入华北联大文艺部学习音乐专业,开始了作曲生涯。10月,小分队利用当地流行的"霸王鞭"民歌曲调填新词,创作了一组歌曲,共5首,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批驳国民党消极抗日,最后一首就是曹火星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创作中,他不断从艺术的角度思考中国的命运,回顾抗战以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情满怀,歌词和歌曲油然而生"他坚持了抗战六年多,他改变了人民生活,他坚持了敌后根据地……"。在老乡的土炕上,他边写边唱,经过一天一夜的反复修改,一支"说了真话,写了实情,反映人民心声"的歌曲诞生了。小分队先是教给村里的儿童团和群众,很快这支歌就传遍了平西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和各个抗日根据地。它似旗帜,如号角,鼓舞并激励着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胜利。这年,曹火星19岁。
抗战胜利后,歌词"他坚持了抗战六年多"改为"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1950年,毛泽东同志又亲自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中国"前加了一个"新"字,这支歌成为歌颂党的不朽之作、经典之作、真理之歌。
解放后,曹火星同志历任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歌舞团团长、天津人民歌舞剧院副院长、院长、天津市文化局局长、全国音协常务理事、天津音乐家协会主席等职,尽管行政工作繁多,但他仍一直坚持创作。
曹火星一生共创作各类题材歌曲1600多首,是全国人民喜爱的音乐家。
沕沕水
沕沕水发电厂,是在朱德总司令的亲切关怀指挥下,建设的我党我军第一座水力发电厂。这座水电厂的建成,解决了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的生活、办公用电,为党中央毛主席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的需要 1947年4月16日,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委机关离开陕西临县三交镇,来到西柏坡,指导晋察冀的革命工作。当时,全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解放战争处在战略转移的关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兵工厂从张家口以分散的形式迁往平山北冶、南冶、唐家会、罗汉坪等村庄。那时兵器生产全靠人工操作,效率低下,难以满足战争前线的需要,急需电力能源,提高生产能力。同时,党中央即将迁往西柏坡,作为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也需要解决工作照明、发报的电力。为此,决定利用沕沕水高落差的瀑布建造水力发电厂,并成立了晋察冀边区第一发电工程处。
王二小烈士墓
王二小原名阎福华,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阎二小。王二小懂事以后便去给大户人家放牛。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每当人们唱起这首歌就会想起小英雄王二小,对于王二小,我们很多人都是熟悉的,无论是从课本中,还是电影又或者歌声中,都一点一点认识了他。他牺牲在一九四二年,如今快八十年过去了,他的精神依旧是每一代青少年们学习的榜样,更是每一个人心中的英雄人物。
9月4日,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在全国播出,“王二小”的故事让现场与电视机前无数观众感动落泪。故事的讲述人就是“王二小”的小伙伴史林山。74年前,史林山12岁,“王二小”13岁,74年后,走上讲台的史林山已是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白发老人,左眼几近失明。
老人说:“我还活着,二哥已经成了历史,但是二哥是不朽的,二哥永远停留在了13岁,但是他13岁的身躯就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在《开学第一课》上,史林山向全国中小学生讲述了英雄“王二小”机智引开敌人,保卫《晋察冀日报社》与新华社电台的英勇事迹。
1941年9月16日的早上,12岁的史林山和13岁的儿童团团长“王二小”发现了进山扫荡的日军,“王二小”派史林山去送信,自己被日军抓住,为了掩护后方转移,“王二小”带着鬼子在山沟里乱转,最后被鬼子用刺刀挑落悬崖,13岁的“王二小”壮烈牺牲。
在央视《开学第一课》的讲台上讲述起“王二小”,老人语声哽咽,数度落泪。现场与电视机前的观众无不感动。《开学第一课》让大家再次认识了“王二小”,也记住了英雄老人史林山。
河北省博物院
河北博物馆(现为河北省博物院)是河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成立于1953年。50余年来,在文物的收藏、研究、保护管理、陈列展览、宣传教育以及国内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先后被授予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该馆藏品14.2万余件,其中一级藏品565件(组)。有汉中山王刘胜夫妇墓出土的金镂玉衣、“长信宫”灯、鸟篆文壶、错金博山炉、铜漏壶,南北朝时期的北方青瓷,邢窑、磁州窑瓷器;南宋扇面;原北京畿辅先哲祠收藏的明、清河北地方名儒、名宦、学者的墨迹、遗物2000余件,其中有杨继盛的谏草,自书年谱,孙奇峰的著述手稿,赵南星的书信稿等;抗日战争时期地道战、地雷战、水上游击战的作战武器、工具、用具和各种资料等;日本侵略军实行“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的各种实物和文件。
2022年冬奥会火种灯设计灵感来自西汉长信宫灯
据了解,火种灯创意源自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借“长信”之义,表达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和向往。西汉长信宫灯的造型古朴,于1968年在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出土,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中国人民银行旧址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旧址,位于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为石家庄市的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近现代文物,公布时间为2013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旧址的历史年代为1948年。
位于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与兴凯路交叉口路东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旧址又称小灰楼,1941年建成,1942年为日伪华北建设总署石门河渠工程处。1945年日军投降后,曾为国民党先遣军司令侯如墉的司令部。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小灰楼成为首届中共石家庄市委办公驻地,后移交给晋察冀边区银行使用。1948年秋,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从西柏坡迁至小灰楼。同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这里宣告成立,同日,小灰楼内发行了我国第一套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银行总行迁往北京,小灰楼被移交给当地驻军。
石家庄解放纪念碑
石家庄的解放,是人民解放军"夺取大城市之创例",为我军适应战局变化的形势,由运动战转向攻坚战,提供了攻克国民党坚固设防的大城市的战术经验。.
作为武装攻克的第一座大城市,石家庄成为全国解放战争的重大战略基地和后勤支援地,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的试验田,在城市接管与改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全党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提供了样本。
1949年7月召开的石家庄首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建立了石家庄市第一届人民政府,这是全国第一个通过民主选举建立的城市人民政权,为全国各地陆续解放的城市提供了地方政权建设的范例。
解放的石家庄,以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对新中国的创建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石家庄的解放、建设凝聚了无数先辈的心血和汗水。我们不会忘记他们,历史将会牢记他们!
石家庄城市馆
石家庄城市馆位于正定新区隆兴路与安业街交叉口东南角,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23.95米,建筑线条借鉴赵州桥等河北传统建筑中“拱”形元素,以极富韵律的弧形单元组成开敞的视觉空间,创造的建筑形式给人们带来了精神审美,是一座兼具本土特征和时代特征,典雅而又颇具现代气息的建筑。
展馆集展览、会议、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建筑规模与展览规模在全国同类展馆中位居前列,是目前国内功能最为完备、科技手段运用最为丰富的一流展示场馆。展馆以“人民城市为人民”为主题,以“过去现在未来”为展示脉络,主要展现了石家庄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以及美好的城市未来发展蓝图。
展馆一层包含8个版块内容,主要有城垣变迁、石门风情(复原火车及民国老照片)、世纪城事、规划回顾、智慧大厅、总规模型、规划宏图、正定规划,此外还有5D影院、飞行影院两大体验展项。石家庄城市馆充分利用3D观影、5D观影、飞行影院等先进观影方式立体全面的介绍了石家庄城市规划、企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内容,为参观者带来与众不同的视觉感受。为了给参观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展馆设置了书吧等休息空间,可供观众学习、交流城市规划知识。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是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位于省会石家庄市中山西路343号,占地21万平方米,是我国兴建早、规模大、建筑规格高的著名烈士陵园之一,是1948年秋经朱德总司令提议,为了纪念牺牲在华北大地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
1950年3月动工,1954年8月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第一批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宣部等七部委命名的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教育部、民政部等六部委命名的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大夫,回民支队司令员——“民族英雄”马本斋、“子弟兵母亲”戎冠秀等著名烈士均安葬或安放在这里。
多年来,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建设发展始终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彭德怀、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陵园挥笔题词,寄予厚望和嘱托。
塔元庄
塔元庄村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城西,2008年1月和2013年7月,习近平同志两次来到塔元庄考察。30多年的跨越,他和这个小村庄,和这里干部群众的心始终紧紧连在一起。
塔元庄村曾是一个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的冀中平原乡村,现在发展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正是这个村庄,让习近平同志久久牵挂。
追本溯源塔元庄村的演变,要从2000年的村“两委”换届说起。那一年的换届选举,在正定县从事建筑业多年的村里能人尹小平,被党员、群众选为塔元庄村党支部书记,与尹小平一起当选的,还包括原来在村塑编厂担任经理的村委会主任赵桂林以及其他村“两委”成员。
当时的塔元庄村,不仅没有村集体积累,而且外欠债务3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仅4000元左右。最重要的是,之前的村“两委”班子,得不到村民信任。如何才能凝聚民心、取信于民?经过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塔元庄村决定上马民生工程,从修村道、通城路开始。2001年,尹小平动员经商致富的村民个人垫资修筑村道,承诺由村集体3年还清。2002年底,又争取到10万元财政拨款,加上村民筹资筑起通城路。尹小平趁热打铁,又利用河北省创建文明生态先进村的政策和机遇,开始改水、改厕,修化粪池、沼气池、污水池、下水道。
从2002年起,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优惠,由林业部门提供树苗,塔元庄村民出工,先后造起滹沱河绿化带生态林2000亩,其中由集体经营1000亩。如今这些林地每亩每年可获500元补贴收入。
2006年,正定县在全国率先推行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这一工作为塔元庄村增加集体收入找到出路。随着村级财富积累的从无到有、逐渐壮大。塔元庄村在河北省众多行政村中逐渐崭露头角。
正定古城
正定古城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北15公里处,是按照中华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集中体现了公元5世纪至19世纪前后中国的历史文化特色, 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的结晶。
历史上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至今南城门还嵌有"三关雄镇"的石额,正定是三国名将赵子龙的家乡。河北正定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更有“三山不见”、“九水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楼”的美誉。
上世纪80年代,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被正定丰富的古建筑群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他熟读县志、史料,走街串巷,勘察古迹,细品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知之深、爱之切,对正定更是充满感情、寄予厚望。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亲自推动古城保护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怀牵挂正定古城保护,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亲自到正定视察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Xiong'an New Area ),为河北省管辖的国家级新区, 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雄安新区包括雄县、容城县、安新县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千米,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千米,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千米。 2017年,雄安新区常住人口104.71万人。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多次深入北京、天津、河北考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决定和部署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习近平明确指示:要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在河北适合地段规划建设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做了重要指示,京津冀协同发展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5年4月2日和4月30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研究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有关情况的汇报》。
2017年2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专程到河北省安新县进行实地考察,主持召开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
2017年4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倾注了大量心血,2017年2月23日亲临实地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紧紧围绕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创造“雄安质量”、成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引擎,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汇聚全球顶尖人才,集思广益、深入论证,编制雄安新区规划
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
雁翎队纪念馆座落在白洋淀中心的白洋淀文化苑,馆名是由曾率部驰骋冀中战场的开国上将吕正操在99岁高龄时亲笔题写的。
设3个展厅6大部分,即:"抗战期间我军领导人在白洋淀"、"雁翎队战斗事迹"、"雁翎队使用的主要水上武器、工具"、"石少华在抗战时期间关于白洋淀摄影照片"、"雁翎队大事年表"、"作家艺家作品"。此馆内容翔实、丰富,生动的反应了白洋淀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艰苦的斗争生活和与敌人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
雁翎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白洋淀的一支水上游击队。雁翎队队员都是大张庄、郭里口等附近村落的村民。八年抗战中,他们利用白洋淀河湖港汊、芦苇等天然的屏障,用大抬杆、火枪、渔叉等武器同日军展开了一场卓绝的游击战争。"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于1990年7月初筹建,8月25日开馆。杨成武、吕正操、姜殿武为纪念馆剪裁并题词。
"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纪念馆已经由安新县城搬至白洋淀文化苑内。
2020年9月1日,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冉庄地道战遗址
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保定市清苑区冉庄镇冉庄村, 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冉庄地道开挖,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扩建,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冬天基本完成。 遗址整个保护区面积为30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区为26万平方米。
冉庄地道战遗址的地道及工事以冉庄村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主干线,长2.25千米。另有南北支线13条,东西支线11条和通往外村的联村地道4条,全长约16千米。 纪念馆供游客参观的主要内容有: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地道遗址及地下作战设施和地上遗址保护区。 冉庄地道战遗址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见证,是人民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英勇斗争精神的历史见证。
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战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8月24日,冉庄地道战遗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2016年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冉庄地道战遗址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阜平县城南庄镇,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分为展览区、室外雕塑区和后山旧址区。展览馆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广场占地6300平方米。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城南40华里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根据地,曾被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为中国抗战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8年4月,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从陕北来到晋察冀的边区阜平县城南庄,居住工作了46天。期间,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审视度势,调整了南线战略,为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主席还亲自起草了《纪念一九四八年五一劳动节口号》,第一次具体描绘了新中国的蓝图,成为新中国成立的动员令。
为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教育激励后人。1972年,阜平县委、县政府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毛主席居住工作过的地方建起了城南庄革命纪念馆,1974年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在城南庄革命纪念馆的基础上建成了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坐落在唐县城北2公里钟鸣山下。柯棣华纪念馆始建于1971年,1985年移址扩建,1986年11月新馆建成,1986年与白求恩纪念馆结为姊妹馆向社会开放。
白求恩(1890~1939)加拿大人,1938年初为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率加美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他用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为八路军培养了大批医务人员。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摩天岭前线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碎骨刺破,后感染中毒,抢救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病逝于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 白求恩同志在艰苦的战争环境里,同晋察冀军民同甘苦,共患难,他以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真正共产主义者的态度,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
柯棣华(1910-1942)印度人,1938年8月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热情为中国抗日军民服务。后因积劳成疾,于1942年12月9日在唐县葛公村病逝。柯棣华是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狼牙山
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属太行山脉,距县城45公里,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狼牙山是河北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因"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而闻名。狼牙山五勇士之壮举,名闻海内外,为国家森林公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习称 " 保定军校 ")前身为清朝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
它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学制最正规的一所军事学府。
1912年至1923年期间,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当中不少人后来成为黄埔军校教官。在国民党及共产党内都有保定学生。若然从北洋军学堂算起,保定训练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当中超过一千六百人获得将军的衔头。造就了大批军事人材,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保定军校之所以中外闻名,与人才辈出及对中国近代史影响之大分不开。仅民国改元后十一年的毕业生,即达6553人。其中不少毕业生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知名人物,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如叶挺同志是我党著名的军事将领,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领的"铁军"使敌人闻风丧胆,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赵博生、董振堂烈士,是宁都起义的著名领导人,赵博生同志曾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参谋长,董振堂同志任红五军团长,先后为革命事业光荣牺牲。地下党员、原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副司令长官张克侠和何基沣同志,在淮海战役的紧要关头,分别率领五十九军和七十七军火线起义,为顺利地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还有何柱国、王长江等同志,也都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又称直隶总督部院,是中国一所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
原建筑始建于元,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
1730年(清雍正八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曾驻此署的直隶总督共59人66任,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方观承等直到1909年清朝末代皇帝逊位才废止。
民国年间是直系军阀曹锟的大本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是日伪和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所在地,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曾驻此。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位于原保定育德中学旧址,是一所历史专题类博物馆。
纪念馆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时期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大门(即原保定育德中学大门)坐西朝东,门楣上挂着一方棕地金字匾额,上面是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的亲笔题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保定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祥地;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李石曾先生是保定市高阳县人,原保定育德中学率先附设了留法预备班,现在还保留着一部分育德中学旧址,有关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文物史料多己收集到保定。
早在1978年,河北省博物馆、保定地区文化局和高阳县文教局的部分同志在李维汉、何长工等留法老前辈的关怀、支持下,开展了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文物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十几个城市走访了一百多位留法勤工俭学生、赴法老华工和有关的老同志,收集到大量资料、照片和实物,并于1981年5月在高阳县首次举办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简史展览"。同年8月,该展览经中国革命博物馆与河北省博物馆共同修改补充,重新制作,并经中组部、中宣部、中共党史研究会、国家文物局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及部分留法老同志的审查同意后,在北京再次公开展出时,轰动了京城,在京的留法勤工俭学生和有关领导都参观了展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此后,该展览又赴当年留法勤工俭学人数最多的湖南、四川、广东等省巡回展出达两年之久,受到各界广泛的欢迎和好评。
骆驼湾
12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
总书记强调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骆驼湾村地处阜平县城西38公里深山区,全村277户576人。2017年全村脱贫出列,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底的950元增长到2020年底的15660元。近年来,该村推进致富产业全覆盖,促进农民增收。2019年12月12日,骆驼湾村入选"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2020年8月26日,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骆驼湾村属于特困村,人均年收入900多元。因为土地贫瘠,道路狭窄崎岖,交通不便,加上阜平县也是全国的贫困县,所以村里有些村民生活比较困难,属全国连片特困区。村里种植最多的农作物是土豆和玉米,一年仅收一季,夏天收土豆,秋天收玉米。此外,村民平时喂点猪和鸡。到了冬天,只能靠劈柴火取暖。每家的年收入普遍两三千元,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部分村民农闲时会上山刨些药材补贴家用。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到访之后,外界几乎无人知晓的骆驼湾村,顿时成为中外媒体和各界关注的焦点。短短的半个月中,各种发展项目、捐款捐物、慰问演出等纷至沓来,这令村支书顾荣金有些应接不暇。
四月春光,万物清明,大地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被习近平总书记记在心上的两个小山村骆驼湾、顾家台如今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昔日这两个贫困的小山村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变美了,人变勤了,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已经甩掉贫困帽子的两个小山村正在奔小康的路上阔步前行。
面前的这个小山村,早已没有昔日贫困的模样:村内土路不见了,柏油马路通到家家户户;破旧的土坯房被一座座落成的太行特色新民居所取代,过去的木窗如今都已换成塑钢门窗,原来黑乎乎的屋子,现在格外明亮;以前村民用火盆烧煤取暖,如今都已改为空气源热泵……整个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骆驼湾村,两棵造型别致的假树矗立在村委会正对面,去年全村党员出资捐赠的光伏树,今年还要建一个光伏岛,种上30多棵光伏树。光伏发电这一项目竣工后,每年大约能给村集体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除了光伏项目,骆驼湾还重点围绕着旅游、特色种植、养殖等项目主动作为,积极谋发展。
昔日贫困的脏乱差的小山村,而今已经成为美丽的整洁的新农村。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培养军政干部的最高学府。毛泽东同志亲自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一九三九年,抗大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离开延安,挺进华北敌后办学,从战争学习战争,创造了世界军事教育史上的奇迹。
一九四零年十一月,抗大总校转移至邢台浆水镇一带,开始了正规化建设,指导全国各分校改进工作,培养了二十余万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浆水办学期间,抗大越抗越大,抗大旗帜插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老区人民和成千上万的先进青年,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战士,为民族解放、抗战胜利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了这座“将星摇篮,革命熔炉”。信都区浆水镇也因此成为继延安之后的又一个革命摇篮。
抗大在前南峪村办学三年间,先后培养了三期学员,共18000人,邓小平、刘伯承、罗瑞卿、彭德怀、滕代远、何长工、张际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战斗过,为夺取抗日战争乃至以后的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邢台抗大陈列馆拥有全国唯一一座抗大纪念碑,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题词,副校长何长工同志撰写碑文;拥有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大旧址群;还拥有科目最全、数量最多的珍贵文献——抗大教材。建有首长旧居、抗大碑林、抗大卫生处、抗大群体雕塑、抗大野外课堂等红色旅游景点。2018年,邢台县(现信都区)投资建设了全长48公里的红色旅游专线——抗大路,抗大主题雕塑10余座,红色教育氛围浓厚。
目前,抗大陈列馆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全国第一批红色经典景区等荣誉称号。
李保国先进事迹展览馆
“太行新愚公”李保国先进事迹
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198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优秀共产党员、燕赵楷模等荣誉称号。李保国教授每年在太行山区“务农”200多天,创新推广36项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增收28.5亿元,带领10多万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李保国于2016年4月10日因病在保定逝世,享年58岁。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李保国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开创山区扶贫新路的"太行山愚公"。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李保国“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在邢台县前南峪村桨水试区,林木覆盖率达90.7%,植被覆盖率达94.6%,成为太行山区最绿的地方,荣获联合国全球环境500佳提名奖 ;在内丘县富岗村,他研究生产出的优质苹果被评为A级绿色食品,在99昆明世博会上获得银奖,极品果卖到100元一个 ;在临城县凤凰岭,他创造了"一年栽树, 两年结果,三年有产,五年丰产,亩产500斤优质核桃,亩纯收益万元以上"的奇迹。
李保国在太行山区的35年中,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许多果农都成了"技术把式"。经他直接帮扶的村庄已达到三四十个,间接带动发展起来的村庄百余个。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位于河北邯郸涉县,由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将军岭和一二九师陈列馆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三百亩。
抗日战争时期,涉县是边区根据地的腹心地、首府县,地处华北抗战前哨,为华北抗战战略要地,八路军129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等师首长率领下,临危受命、东渡黄河、挺进太行,运筹涉县赤岸村,浴血千里太行山,打响了抗日战争中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和解放战争中上党、平汉等著名战斗、战役,曾有一百一十多个党、政、军、财、文等机关单位在涉县驻扎长达五年之久。
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位于河北省涉县城西赤岸村中央,由三个具有北方民族风格的四合院和广场、防空洞等组成。
四合院院原为村里的社房院,也即老百姓祭祀诸神之庙,院里设置了司令部会议室、一二九师办公室、刘伯承师长宿办室、李达参谋长宿办室、警卫员宿舍、机要室、马棚等,还有当年师首长刘伯承、邓小平、李达亲手栽种的丁香和紫荆树。上院位于下院西南角上方。该院设置有一二九师军政办公室,太行区党委书记、太行军区政委李雪峰的宿办室和房东宿舍。后院和上院相通,南房5间原为司令部作战处办公室,刘邓首长就在这里指挥了大小战役31000多次,收复了198个县城。现在,司令部作战处办公室已改设为太行木刻版画展室,里面陈列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太行部队文艺工作者在当年创作的木刻版画,它再现了当年太行军民在艰苦岁月中抗击敌顽的斗争生活。北房5间为刘师长宿舍,东房3间为邓政委宿舍,西房3间为太行区党委书记赖若愚宿办室。穿过后院南小门,有司令部的防空洞,洞深9米,里面潮湿阴暗,是当年师首长预防敌机轰炸的窑洞。
1945年12月,司令部迁至武安。一二九师共在这里生活、战斗了五年的时间。司令部大院北屋、东屋和南屋均陈列着反映当时军民光荣斗争史的革命文物和有关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从这里走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和两位元帅、三位大将、十八名上将、四十八名中将、二百九十五名少将,先后有近百名一二九师老领导担任党和国家重要职务,成为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坚力量,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纪元,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的摇篮"。
一二九师陈列馆
一二九师陈列馆建于1996年,1998年12月19日正式开馆,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赤岸村附近的将军岭上,与司令部旧址一里之遥。建筑面积2252平方米,共分5个展室、一个序厅、一个《挺进太行》的半景壁画室。
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位于河北省涉县赤岸村,距县城4.4公里,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国先进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北省党史教育基地,是国内唯一一处全面反映八路军一二九师历史的纪念馆,集参观、学习、瞻仰、祭奠、休闲、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
由司令部旧址、将军岭、陈列馆、赤水湾及相关红色产业园区组成,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
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率129师东渡黄河,出师抗日。1940年6月师部进驻涉县赤岸村,同年12月底迁驻赤岸村,1945年12月底离开涉县,在涉县驻扎长达六年之久,为涉县留下了众多革命旧址。
建国后,从这块红色热土上走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和2位元帅、3位大将、18位上将、48位中将、295位少将,先后有近百位一二九师老首长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成为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坚力量,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纪元,涉县这块红色热土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的发祥地”。
地震遗址纪念公园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于2008年4月开始兴建,2008年7月初步建成开放,总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是世界上首个以"纪念"为主题的地震遗址公园。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于2008年4月开始兴建,2008年7月初步建成开放,总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是世界上首个以"纪念"为主题的地震遗址公园。公园设计充分体现"敬畏自然、关爱生命、探索科学、追忆历史"的理念,以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铁轨为纵轴,以纪念大道为横轴,分为地震遗址区、纪念水区、纪念林区、纪念广场等区域。其中的地震博物馆于2009年10月落成。
广场正前方是纪念水池,面积3万平方米,水池内主题雕塑采用石材和青铜质地,用写实的雕塑语言,展现唐山人民在灾难面前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生动场面,激发人们珍爱生命、奋发向上的豪迈情怀。
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由5组13面墙体组成,镌刻着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罹难的24万同胞的姓名。纪念墙每面高7.28米,代表7月28日,墙体距水面19.76米,代表1976年,预示着逝者与生者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让人永远铭记1976年7月28日这个令唐山人悲恸的日子。
园内中国·唐山地震博物馆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由纪念展馆和科普展馆两个分展馆组成,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地震主题展馆。
自初步建成开园以来,公园共接待前来参观、祭扫的领导和群众近三百万人次,其中包括温家宝、贾庆林、习近平、李克强、王兆国、刘延东、华建敏、杜青林、郑万通、万钢、许嘉璐、马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内外其他重要团体。
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故居位于乐亭县大黑坨村,是大钊同志诞生和幼年成长的地方,在这里,李大钊接受了严格的家教,对他以后思想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
2016年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入选。
建于1881年,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是由李大钊的大祖父李茹珍监造的。故居坐北朝南,呈长方形。高阶台,黑大车门,分为三进的宅院,是一座典型的冀东农村庄户的格局,南北长55.5米,东西宽18.2米,占地面积为1010.1平方米。大门和二门之间为前院。有东厢房三间,曾是李大钊的伯父李任元教私塾的学馆。进二门为中院。1889年10月29日(清光绪十五年十月初六),李大钊同志就出生于此院的东厢房北屋。中院北面是六间相连的正房。东面三间是李大钊同志长期居住过的屋子。过正房后门是后宅,后宅的东院有两间东厢房和两间敞面棚子。厢房是李大钊家中过去盛粮食的房子,大钊童年时为了安静,时常在此屋读书、写字、作文章。因此,也称为李大钊童年时期的书房。棚子是当年家中放农具和备杂物用的。故居纪念馆的西半院,从南至北,原来是李大钊三祖父李茹璧的房产,现也进行了复原陈列,并展出有《李大钊人格风范》展览。
李大钊故居,是大钊同志诞生和幼年成长的地方,在这里,李大钊接受了严格的家教,对他以后思想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
李大钊纪念馆
李大钊纪念馆,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新城区大钊路,1997年8月16日建成。占地100亩,建筑面积4680平方米。
李大钊纪念馆,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馆名。李大钊纪念馆是李大钊同志生平业绩的展览中心、研究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胜地。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2016年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入选。
进入纪念馆,是8根功绩柱。功绩柱高3.8米,呈6棱柱形,用淡红色毛面花岗岩镶砌而成。
刚劲有力的柱体上端,雕刻着党旗党徽的图案。8根功绩柱,占位8方,围成一个圆形,象征李大钊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的丰功伟绩。李大钊的8大功绩是:
"首传马列播真理,照亮神州启明星;学十月革命经,选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五四导航向,开创历史新纪元;关怀青年倾心向,培养干部建业勋;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奠核心;受托会见孙中山,促成国共首合作;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工农闹革命;重视军事抓武装,争取将领冯玉祥"。 登38级台阶,可到达瞻仰大厅。这38级台阶象征了大钊同志走过的38
年人生岁月。瞻仰大厅内,安放着大钊同志汉白玉坐像,坐像高3.6米,神态沉静、深思。面容和蔼可亲。坐像背面是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
塞罕坝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清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坝"是汉语,意为"高岭"。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43.3℃,年均积雪日数169天,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7天,年均无霜期仅72天。
随着清王朝历史的推移,因吏治腐败和财政颓废,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年)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被破坏,后来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当年"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圣境和"猎士五更行"、"千骑列云涯"的壮观场面而不复存在。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 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
60年代的塞罕坝,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刚刚建场的塞罕坝,没有粮食,缺少房屋,交通闭塞,冬季大雪封山,人们便处于半封闭、半隔绝的状态;没有学校,没有医院,没有娱乐设施,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建设者们,除了简单的行李衣物,其他的几乎一无所有。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
1962年林业部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林场、阴河林场的基础上组建。
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1968年归河北省管理,现为省林业局直属单位)自此塞罕坝定名。四十多年来,塞罕坝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用两代知青的青春和汗水,营造起万顷林海,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和人间奇迹。加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满蒙民族风情,形成了国家一级旅游资源,1993年5月经原林业部批准,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基础上建立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兼具森林草原景观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内风景资源丰富,景观独具特色,被赞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
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
2007年8月1日,河北塞罕坝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