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庄,平山县岗南镇一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村庄——一个距离西柏坡数华里的仅有200多人的库区小村。
发源于北岳恒山的滹沱河由晋入冀,自西向东,冲出太行山,过峡穿谷。滹沱河在平山县蜿蜒300余里,当年在沿岸留下了十多万亩稻麦交熟的滩淤地。历史上的李家庄就盘踞在滩淤地的旁边,因此,在若干年以前,李家庄是一个地肥水美的水乡山村,滹沱河河水像母亲一样滋养着村民们,1200多人的村里有许多富裕户,中央统战部的前身中央城市工作部在最初定址时选择了它。那时的村里固然有众多的青瓦民房、足够的粮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但牢固的群众基础才是定址的决定因素。在解放战争时期,李家庄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23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
在1948年到1949年初,李家庄作为统战部的中转站,曾经接待了大批被称为“特客”的民主人士,诸如吴晗、雷洁琼、费孝通、翦伯赞,足有20余人之多,这样直至他们翌年春天离开平山赶赴北平。当然,这里还留下与民主人士恳谈的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一代伟人的足迹。
及至后来我国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那么回头去看,李家庄这片土地是有深刻含义的,它已经成为一个革命的符号。2003年,中央统战部的离休干部来到李家庄“寻根”。2008年,中央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中央新老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来到平山参观学习,重温当年历史。李家庄无疑已成为统战工作的一个标志性符号。